點擊觀看視頻
【指責埋怨型溝通】
母親:“你成天就知道自己的工作,從來不管兒子,現(xiàn)在他幾門功課不及格了?!?/span>
父親:“養(yǎng)這個家容易嗎?我沒日沒夜地忙,為了什么?叫你少打打牌,多管管兒子,一上牌桌就下不來?!?/span>
兒子:“別吵了!你們看看人家的爸爸、媽媽,誰像你們只照顧自己!我不及格就是你們害的!”
這些語句體現(xiàn)出一個共同特征一指責和埋怨從而形成"家庭相互指責黑三角”。在這樣一個“黑三角”中,每個人都有可能有一個較為固定的指責對象,家庭問題往往在相互指責和埋怨中不了了之、不歡而散,問題最終并未真正解決,成為一個未了結事件遺留下來。“雨天背稻草,越背越重?!奔彝ノ戳私Y事件越多,家庭生活就越是沉悶或緊張,危機四伏。這是一種很具破壞功能的家庭溝通模式,被指責者要不逆來順受,要不一味逆反、攻擊性強;對子女來說,更會形成一種只知道埋怨外界的人格特點。
另外,孩子在小的時候犯錯誤是難免的,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,但是很多家長在平時看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都會非常的生氣,會一味的去指責孩子,批評孩子,根本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。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,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去指責孩子,批評孩子,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大大的受挫,對孩子的性格會有非常大的影響。
一、會讓孩子變得自卑
孩子在小的時候,很大部分的自信心來源都是來源于父母的,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去夸獎孩子,鼓勵孩子,能夠讓孩子信心倍增。相反,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去打擊孩子,批評孩子,就會讓孩子養(yǎng)成自卑的心理,會慢慢的失去自信。父母總是一味的去指責孩子,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多地方都不如人,這樣孩子在與人相處的時候,可能就會有一種非常自卑的心理,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。
二、孩子會變得沒有安全感
每個孩子在與家長相處的時候都希望得到家長的信任,即使是自己做錯了事情,也希望家長能夠寬容自己,好好的跟自己說。但是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就是喜歡去指責孩子,抓住孩子的錯誤不放,一味的去批評孩子,這樣孩子在家長這里就無法得到任何的溫暖,慢慢的就會變得沒有安全感。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,在語言交往的時候會慢慢的不敢付出真心,可能會變成討好型人格。
三、孩子會變得叛逆
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,但是有的家長害怕自己孩子總是犯錯誤會變成不乖的孩子,所以一看孩子犯錯誤就一直去指責孩子,這樣反而錯過了能夠教育孩子的******時機。如果家長一味的指責孩子,批評孩子,不去了解孩子犯錯誤的原因,很容易遭到孩子的反抗,孩子的心理會非常的抵觸,孩子長大之后可能會變得特別叛逆。